泛珠论坛
用户名 密码
最近更新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三年建设观察
来源: 日期:2017-09-05

  当前,西江边上正是最热的时节,顺着蜿蜒的江水,从广东溯江而上,进入广西东大门,可以看到,两岸的粤桂合作特别区试验区工地建设如火如荼,与气温一样热度不减。
  作为中国目前唯一横跨东西部的省际合作试验区,截至今年8月底,已经吸引276家国内外高新企业入驻,正形成大生态、大智能、大物流三大高新产业集群。试验区区位和政策带来的“王牌”效应初显。
  3年前绘出的一张新蓝图,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示范平台成热土
  位于广西梧州市和广东肇庆市沿西江两岸,这片规划范围总面积140平方公里试验区,既是西部地区接受东部地区经济辐射的前沿阵地,又是珠三角地区资金、技术、产业直接向西部转移、打开大西南和东盟市场的重要通道和节点。
  8月30日,试验区江南片区内塔吊林立,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忙碌不停。“看,那是我们园区企业自己的产品。”走进园区,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道路两旁竖立的一杆杆智能路灯,通过风能和光能的互补实现了绿色照明效果。试验区工作人员吴哲介绍,作为第一批入驻试验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梧州市丰冠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早在入驻前就把自己的产品带到了试验区。一个月前,该公司完成了一期厂房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调试第一条生产线。而在塘源一路沿线的航天北斗超电容项目,大楼顶上竖起“航天的技术,北斗的精神”标语牌显得异常醒目,室内灯火通明,忙碌的工人正在安装生产设备,即将进入试投产阶段。
  除此之外,北斗导航产业园、国光电子产业园、中兴广西云数据中心、大华智慧信息、台湾科技产业研发中心、中盟产业园·粤桂中小企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
  规划建设面积1.5平方公里、投资约70亿元的“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致力打造“一带一路”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先行区、聚集区。目前,博世科环保科技产业园、中关村智慧环境联盟产业园等一批节能环保产业重大项目已落户。
  经过3年的打造,粤桂试验区的“王牌效应”吸引了276家企业入驻。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认为,试验区已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粤桂两省(区)深化合作、推动两广经济一体化先行示范的重要载体。
  先行先试显活力
  高新企业纷至沓来,看中的正是这里特殊的地理和政策优势。
  在刚刚结束的试验区第二批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上,39个岗位吸引了来自全国的337人报名,人事上的改革,给了试验区更大的舞台,吸引想干事者竞相前来。
  不久前,试验区刚获批成为广西首批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吸引了港澳企业前来投资。目前,试验区与港澳企业签订了智慧家电孵化园、电子产业园、中电(粤桂)、三木医疗器械生产、港澳商贸园等十多个项目框架协议或投资建设合同。
  试验区率先采用“EPC”模式、订单式厂房模式,有效解决企业前期建设成本大问题。通过与业主沟通,以“先租后让”“委托代建”等方式,促进嘉远新能源汽车、中兴广西云数据中心项目、智慧家电(红牌)一期、碧清源、大华智慧信息技术、丰冠二期、中盟·中小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同时开工。
  为了支持园区发展,试验区还全力打造“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平台,设立各类产业基金、创业基金130多亿元。
  “随着政策利好的不断释放,今后这里会成为企业创业,人才干事的大舞台。”梧州市市长朱学庆介绍,3年来,为加快推进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跨省区合作先行示范平台,试验区通过“政策叠加、择优选用、先行先试”的模式,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售电侧市场改革和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金融改革等纷纷展开。自治区还出台文件,推进试验区行政管理、财政金融、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社会管理、科技创新、人事人才、生态文明和开放合作等9大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落实“园区事情园区办”。
  粤桂携手炼“真金”
  3年来,试验区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2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翻开已经进驻试验区的企业名单,记者发现,基本都是高新“绿色”企业,而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没有踪影。
  “我们严守生态红线,确保炼出真金。”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徐文伟介绍,由于地处粤港澳上游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试验区提出以“生态为要、环保为先”的发展理念,确保开发与运营不对西江生态造成破坏。
  试验区自启动全面建设以来,一直把“生态先行”置于突出地位,出台“10大禁投清单”,婉拒了投资逾30亿元、20多个不符合发展定位的项目,让千里西江清水长流。
  徐文伟介绍,试验区启动三年来,打破粤桂行政区划藩篱,着力构建核心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区域合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粤桂方案”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目前试验区已基本形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食品医药、林产林化等产业集群。今后,试验区全力做好项目布局文章,大力发展大生态、大智能、大物流三大高端“真金”产业,未来,一批批“梧州智造”产品将不断从这里走出。

 
  责任编辑:蒋美凤

作者:记者/潘 登 吴凌平 通讯员/黄金铭

相关新闻:
重点推荐
MORE

    本网由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日常工作办公室主办 联系我们:020-87373327 Email:pprd@pprd.org.cn
    备案号粤B-20050235
    本页面版权归广西经济信息中心所有,并由其更新维护 南方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