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贵港港 张 学/摄
千里西江,横贯两广直达港澳,是我国航道运输能力仅次于长江的黄金水道。其“一干七支”航道网络是我区全局性战略资源,更是我区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基础、支撑和保障。
为突破西江水运发展瓶颈,2016年底,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基本搭建起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为打造黄金水道“升级版”、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拉开了帷幕。
三年耕耘 造就累累硕果
近年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划,采取了系列措施推动西江水运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巍然成型。
2014年,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正式实施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汇集多方力量推进西江船闸、航道等公益性项目的建设,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实施12大类166个项目。目前,列入大会战实施的内河水运项目已建成或基本建成13个,其他在建重大项目推进总体顺利。
为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及时研究落实有关部署,围绕总体目标任务,狠抓督促检查和责任落实,深入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三年来,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西江航道等级、船闸通航能力和港口通过能力均显著提高,共新增西江港口通过能力近2000万吨,新增高等级航道571公里,新增千吨级以上船闸4座(线)。陆续建成了左江崇左至南宁1000吨级航道、长洲三线四线船闸、老口航运枢纽船闸、贵港港苏湾作业区一期、百色港祥周作业区、崇左港将军岭作业区一期等一批航道船闸及码头项目。目前重点推进的水运建设项目中,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红花水利枢纽二线船闸项目进展总体顺利。
如今,放眼西江,其干线南宁至梧州段已全面升级为2000吨级航道,邕宁水利枢纽2000吨级船闸工程已建成进入试通航阶段,桂平二线船闸、长洲三线四线船闸已达到了3000吨级。其中长洲枢纽船闸总年通过能力超过1.3亿吨,是目前国内通过能力最大的船闸。
创新谋变 点亮改革灯塔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前,仍有不少横亘在西江水运发展道路上的短板。船闸建设仍是制约西江黄金水道发展的主要瓶颈,船闸改建扩建制度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港口及航运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水运改革潜力尚需进一步释放。
为突破瓶颈,2016年底,我区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印发了《广西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结合“十三五”规划,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力求在船闸、航道、港口、航运等领域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作高效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争取用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广西内河“一干七支”干线优、支线畅、支流水网通达的总体目标。
《方案》印发后的第一年,西江水运建设投资保持适度规模。柳州港官塘作业区一期工程、邕宁水利枢纽2000吨级船闸工程等项目建成,内河“一干七支”船闸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全面铺开。截至2017年底,广西内河港口已累计建成生产性泊位527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155个;港口货物综合通过能力超过1.1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近200万标准箱,西江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营运总体平稳。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水运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西江水运管理政策体系,在改革船闸、航道建设管理体制、健全港口建设管理体制、创新西江航运管理体制等方面发力,在水运深化改革中激发出西江黄金水道新的前进力量。”
高屋建瓴 布局转型升级
船闸改扩建、航道建设等作为公益性项目,投资十分巨大。此前,其建设资金的渠道未明确,资金筹措较为困难。《方案》针对原有改扩建船闸责任主体不明确,船闸、航道项目建设推进缓慢等问题,明确政府对船闸、航道建设的责任及建设主体,拓宽建设的资金渠道,指明改扩建船闸的建设模式、资金筹措模式,并在船闸运营管理模式、航道管养中开拓创新之路,充分调动多方积极性,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加快项目建设,实现西江水运发展突破瓶颈的初衷。
在港口建设方面,在未来十年内,我区将健全管理体制,强化规划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引导企业严格按照规划有序建设,支持有实力的航运企业与港口企业、货主、贸易商结成战略联盟,参与港口开发建设;鼓励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上下游港口资源整合。
与此同时,我区积极创新航运管理,支持贵港市组建了立足西江黄金水道、辐射西南中南地区及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西江航运交易所,并计划在未来几年重点在集装箱班轮航线培育发展、内河船型标准化、航运市场诚信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推动航运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西江航运转型升级。
下一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进一步加强国内水路集装箱班轮运输备案管理和水运管理政策研究,聚焦难点,培育西江上游水运市场、海运市场的发展,引导西江中下游航运市场、沿海港口企业做强做大,从运力结构、运输组织、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推进水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责任编辑:潘晓东
作者:吴君馨 刘凌辉 谢殿武